创业板股票-“芯片热”代替“共享经济热” (2)

  世界半导体理事会的预测显示,今年全球半导体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771亿美元,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代表的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在全球的占比为7.94%。另据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总销售额已达1036亿元。

  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已经有较高的自给率,但在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高端芯片领域,我国依然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到了必须要自己做的时候。”米磊称,“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把大部分功能都集成进去,下游器件公司的利润蛋糕会越来越小。”

  米磊认为,国外集成电路已经领先了几十年,而且层层上台阶,中国要立刻追上非常困难,且投入特别巨大,需要砸万亿规模资金。而在光电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距不大,有机会抓住集成光路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是从上游直接超车还是从下游步步为营,曹泽亮认为,中国市场很大,行业中下游的蛋糕已经很大,从下游慢慢向上游辐射是不错的策略。而上游研发投入巨大,风险较高,需要做好一直亏损的准备。“不过,国内研究氛围比较浮躁,做中下游见到利润了就不会想着再往上爬了。”曹泽亮称,“0到1弯道超车这件事总得有人去做,不然最大的一块蛋糕总是被别人占着,脖子也被别人卡着。”

  以小米集团(01810.HK)为例,今年5月公司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去年采购移动系统芯片的成本在36.5美元(约合人民币250元)/件,占小米手机平均售价28%,如果按照9141万部销量计算,小米去年购买芯片的花费就达到230亿元。

  垄断价格背后是高昂的研发投入。据ICInsights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研发支出总额为589亿美元,其中排名前十位厂商的研发支出超过359亿美元,超过了其他公司支出的总和,英特尔以131亿美元领跑。

  芯片业需要长期风险投资

  集成电路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竞争,各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

  到去年底,国内集成电路公司达到1380多家,除了政府重点扶持或背靠研发实力雄厚大企业的中芯国际(00981.HK)、中微半导体、华为海思、紫光展讯等芯片龙头公司,还有众多的中小芯片设计企业。

  前述工业智能控制芯片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公司对标美国某企业,目前产品已经量产,正在打入市场,希望逐步替换掉国外芯片产品,在该领域推动国产芯片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他介绍,公司正在B轮融资阶段,50人的团队一年运营费用就超过1500万元。他担忧,金融收紧可能对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集成电路行业是智力密集型,投入生产之前属于轻资产公司,从研发到销售还需要一段时间,其间需要持续大量资金的投入。”他称,“今明两年,初创企业融资都会很困难。股权投资会集中到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领导者,而银行则需要固定资产、流水、担保等条件。”

  曹泽亮也称,赛富乐斯目前是轻资产运作,没有固定资产可抵押,虽然银行为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会提供低息的信用贷款,但是一两百万元额度距离公司数千万元资金需求相差巨大。

  赛富乐斯是全球第一家可以实现半极性LED芯片量产的公司,是下一代显示的核心光源。不少芯片初创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靠创投机构支持。金宇航介绍,一批FPGA芯片、DSP芯片、MEMS芯片、存储芯片企业即将完成新一轮私募股权融资,估值较前一轮翻了一倍,这些公司的财务指标、经营业绩也实现了翻倍式增长。他认为,投资硬科技和投资互联网差别很大,甚至要颠覆投资理念。

  “芯片公司是做toB(对公)业务或者toG(政府服务)业务,不像投互联网企业toC(面向消费者)的打法,要求投资机构的观念必须发生转变,”金宇航称,“投芯片公司还必须有耐心,放弃过去Pre-IPO短期套利思维,因为芯片公司从创办到技术突破可能要七八年时间。”

  米磊告诉第一财经,投资机构主要关注芯片企业三个方面,首先是否有技术壁垒,能否解决技术空白问题;第二是否有明确、较大的市场需求;第三看创业团队能否把芯片真的做出来,来自成熟芯片公司的人才值得关注。

  “芯片行业需要有长周期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内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期限在5年(3+2)或者7年(5+2),期限短导致国内投资机构有快速退出的压力。”米磊称。在他看来,政府可以搭建芯片产业的公共平台,给创新型企业提供厂房、设备,甚至长期资金,让企业快速验证自己的产品是不是靠谱,能够节约至少两年时间,即使企业最后没有成功,政府依然持有设备,避免了创新失败的风险后果。

  金宇航认为,创投机构倾向投资芯片设计企业,这类公司主要靠人力成本投入,至于产业的基础设施部分如生产、测试环节,投资巨大、回报率低或周期很长,适合由政府大基金投入建设。

      想了解更多关于创业板股票的内容请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标签:创业板股票 芯片 共享经济
N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