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处境艰难:股东不满 多次干涉业务决策

据蓝鲸7月17日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全球食品巨头雀巢遭遇到棘手事件,其股东之一的对冲基金Third Point近日再次强烈要求雀巢进行战略聚焦,剥离可创造15%收入的资产。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公开提出要求。

事实上,雀巢自去年新任CEO马克•施奈德上台以来,已经谋划了转型计划,并开始围绕核心业务进行买和卖地调整。但是船大难调头,显然雀巢的改革进度并未达到上述股东的预期,因此遭遇施压。在此情况下,表现不佳的银鹭处境也显得颇为尴尬,有业内人士揣测,不排除雀巢顶不住股东压力将其剥离的可能性。

股东的利益搏弈

与宝洁遭遇投资者公开施压一样,雀巢也感受到来自对冲基金Third Point的寒意,该股东近日公开表达出对公司转型和发展现状的不满。

Third Point在公开信和报告材料中提出,雀巢应实现进一步的战略聚焦。虽然雀巢已经对准咖啡、宠物护理、婴幼儿营养和水为核心业务,但目前只有大约一半的销售额是来自这些领域。“雀巢应剥离可创造15%收入的资产,此后利用这些出售收益,用于在关键领域内的并购业务和加速股票回购。雀巢已经没有足够的理由继续持有欧莱雅23%的股份。”

雀巢回复称,通过迅速果断的行动,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取得成果,包括加快投资组合重组,实现收入增长,向股东返还大量资金等方面。“雀巢长期提供强劲的股东回报,而且会继续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股东价值。”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Third Point属于维权型股东,追求的是短期内获取超高收益,其多次公开对雀巢提出诉求,均为了争取其它未表态的股东的支持,以此形成对雀巢管理层施压,一旦管理层屈从主张,维权型股东即可以得预期的收益比例,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则告诉记者,Third Point做为股东,看重的是投资回报率,其策略不免激进,而雀巢则显然更注重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6月,由Dan Loeb掌管的Third Point买入35亿美元雀巢股份,占比约为1.25%。Dan Loeb在业内一向以犀利彪悍著称,这并不是他首次对雀巢开炮,去年6月,Third Poin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过去十年雀巢的发展远不如同行业企业,存在很大的改进潜力,并要求其设法加快增长速度,出售其在欧莱雅的股份。

雀巢随即宣布了将在未来三年回购逾210亿美元股票的计划,这也被解读为雀巢受到来自股东方面的施压后做出的应对措施。

今年1月,Dan Loeb再次炮轰雀巢,并建议雀巢加快变革,尽快卖掉欧莱雅股份,调整和扩张新业务。

据了解,雀巢做为欧莱雅超过40年的主要股东,拥有后者约合23%的股份。据媒体报道称,欧莱雅平均每年都能带来15%回报率。

沈萌表示,投资者反复主张雀巢卖掉欧莱雅股份,主要是出于自身权宜角度出发,认为雀巢继续持有欧莱雅股份,很难体现出价值最大化,拉低了股票价值。这也意味着,雀巢与Third Point面临着一场利益搏弈,而胜算在哪一方,取决于其它股东的自身诉求与谁更为契合。

增长疲软,为股东转型?

事实上,之所以受到来自股东方面的压力,与其营收增长乏力,盈利不及预期不无关系。

自2014年开始,雀巢在中国的业绩便呈现下滑趋势,乃至拖累到集团的整体表现。基于此,雀巢宣布将全年增长目标从此前约定的5%下调到4.5%,此后,又将有机增长率调低至2%-4%。

据雀巢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总计为898亿瑞士法郎(约合969亿美元),较之去年同期增长了0.4%;净利润为72亿瑞士法郎(约合77.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8%。

对于盈利不及预期的原因,马克•施奈德表示:“2017年的有机销售增长在指导范围内,但低于公司预期目标,尤其是年末的销售势头偏弱。欧洲和亚洲的销售业绩非常鼓舞,但北美和巴西地区的销售环境仍然挑战。

而在雀巢2018年前3个月的销售报告中,总销售额增长1.4%至213亿瑞郎(2017前3个月销售额:210亿瑞郎);并购净收益促进销售额增长0.2%,汇率影响导致销售额降低1.6%。其中,有机增长率2.8%,实际内部增长率2.6%,定价贡献率仅为0.2%。

蓝鲸产经记者了解到,由于业绩增长缓慢,自2017年马克•施奈德上台以来,坚持食品饮料的战略核心,围绕着咖啡、宠物护理、婴幼儿营养和水的核心业务,进行一系列买和卖地调整。

其中,雀巢以28亿美元出售了其在美糖果业务,并考虑出售嘉宝人寿保险业务;在咖啡领域,雀巢与星巴克达成全球咖啡合作伙伴关系,收购了蓝瓶咖啡和美国咖啡品牌ChameleonCold-Brew;完成了对膳食营养品公司Atrium Innovations的收购,投资于外卖公司Freshly、素食生产商Sweet Earth、Chameleon Cold-Brew和天然有机植物食品公司Terrafertil。此外,有消息称,雀巢有计划收购加拿大Champion宠物食品公司的多数股权,该收购案可能涉及20亿美元。

在去年的年度投资者会议上,马克•施奈德公开宣布,雀巢将要调整产品组合的规模和量级。“预计是约占集团总销售的10%。”也就是说,雀巢调整的销售额或高达610亿元。

乳业分析师宋亮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受雀巢近年业绩表现影响,尤其是在一些业绩并不好的并购项目上,目前资本市场已经对其产生了不满和质疑。对此雀巢不得已进行了转型,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将会进行持续的业务调整和剥离。

朱丹蓬则认为,从产业端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买还是卖,雀巢的战略路线都比较清晰,即聚焦大健康领域,对准高利润、高价值和具有成长性的业务板块,这也符合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

处境尴尬,银鹭凭什么保留

事实上,此次除了欧莱雅再次被股东公开点名外,银鹭也在上述需要被剥离的名单之内,而雅培奶粉所在的营养品业务、斐济水和达能旗下的医学营养品业务则被视为潜在的有价值的收购对象。

蓝鲸产经记者致电雀巢方面询问该公司是否会依从股东的主张,剥离欧莱雅或者银鹭,对方表示以公开回复为准。

据了解,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权。但从2015年开始,雀巢在财报中就经常提及银鹭业绩的下沉。

蓝鲸产经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财报中,雀巢方面虽然并未公布具体数据,但提及银鹭“有两位数的下降”。对此雀巢还使用了“修补”一词,形容中国的银鹭业务。而在2017年财报中,雀巢提及中国市场增长转正,该表现则源于银鹭业务的“稳定”,以及来自咖啡、冰淇淋和烹调食品的稳健贡献。这也透露了银鹭的尴尬处境。

宋亮表示,目前银鹭业绩表现不佳,而雀巢也因此遭遇质疑,因此其被剥离的可能性非常大。不仅如此,未来可能被雀巢剥离的业务包括,在中国市场或者亚太市场表现不佳的板块、夕阳产业以及产业风险较高或投资风险较高的行业。“雀巢可能会调整一些上游业务,重点加码下游和渠道,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人事上或也会有变动。”

朱丹蓬则提出另一种看法,银鹭有着近百亿的体量,对于雀巢大中华区的业绩起到支撑作用,一旦剥离将会对整体业绩造成影响。此前,银鹭进行了产品创新和渠道的优化梳理,正处于复苏的状态。再加上银鹭所在的植物蛋白行业正处热门,未来可期,预计雀巢不会轻易卖出,而是会在创新上下工夫,以提振业绩。

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标签:雀巢 外围市场 国外资讯
N本文来源:蓝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