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热点题材,9月17日晚间,马应龙药业发布公告称,将成立子公司武汉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马应龙药业出资3200万元,持股比例64%。该子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功能性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婴童及肛肠护理品等大健康业务的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马应龙作为一家医药公司,医药业务向来表现稳健,主营产品也是围绕药品制造、医药零售及批发以及医疗服务等,向大健康领域发展也算合情合理。但是发展化妆品和食品等业务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近来医药企业跨界日化的案例不少,但是这样的动作真的适合以痔疮药闻名遐迩的马应龙吗?
业务表现稳健 但近半年持股华大基因亏损过亿,马应龙药业成立于1994年,品牌创始于1582年,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公司以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为核心定位,公司药品制造业务集中于肛肠治痔、皮肤、镇咳、特药等治疗领域。据中康资讯发布的《痔疮用药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数据,马应龙在痔疮药品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达48%。同时该公司控股和经营十家肛肠连锁医院和医疗机构,病床数量达到1150张,能为肛肠病人提供全套的综合性诊疗解决方案。
马应龙2004年上市以来,公司财务表现非常稳健,但今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波动。财联社记者翻阅马应龙药业最近5年财报,马应龙的营收和营业利润均逐年上涨,虽然2017年的营业收入有所下降16.75%,主要是医药流通收入下降49%,公司将其归因于医药行业的大环境政策所致,但是其制药和诊疗都在增长,同时经营现金流增长48.65%,净利润增长27.29%,公司的核心业务并没有受损。
但是2018年半年报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马应龙出现的营业利润大幅下滑至11.55亿元,同比下降43.41%。这大部分是由于马应龙持股华大基因所致,据半年报,公司持股华大基因的初始投资金额为1.58亿元,账面持股数量为100万股,截至报告期末为9681万元。华大基因在今年1至6月下跌惨重,从200元以上跌至100元以下,下跌超过52%,如果马应龙持有的华大基因股份没有变动的话,华大基因的持续下跌还会对马应龙造成更大的伤害。6月底以来至今,马应龙又下跌了31.86%。受利润承压和大市不佳影响,马应龙今年以来的股价也表现不佳。截至9月20日,马应龙股价收于14.87元,涨0.34%,但较年初的高点21.48元,已经下跌约30.77%。
跨界化妆品食品 是勇气还是东施效颦,要说马应龙跨界做化妆品还真不是一时兴起,马应龙于1582年在广州开业,当时就是一家专营眼药的药店,眼霜也是2009年起就开始销售,算起来还该说是回归本源。根据公司2018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同比增长58.64%,新增大健康类产品资源8个。但护肤品占总收入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近年来,药企跨界做日化产品的也不止马应龙一家。财联社记者发现很多企业都参与其中,比如云南白药推出的采之汲品牌,产品包括面膜和护手霜等;片仔癀推出的药妆系列;同仁堂旗下也推出了伊妆、同仁本草和丽颜坊系列。这些产品多是主打纯天然和中草药的概念,并且依靠背后药企来为自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背书。
马应龙旗下的业务主要分为4块,分为医药工业、医院诊疗、医药流通和大健康领域,在痔疮药产品的毛利率高达77%,但是医院诊疗的毛利率只有11-13%。同时马应龙在财报中指出公司业务涉及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院诊疗,所以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并将面临药品降价风险、药品研发风险等问题。显然发展医院诊疗并不是一门轻松的生意。
那如果能凭借自身医药企业的背景涉足“暴利”的化妆品产品,确实有着诱人的前景。仅以中国本土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为例,护肤品类产品的毛利率就高达77.7%。但是和传统日化企业相比,马应龙在销售渠道上并不占优势,虽然企业大力发展线上零售,但是马应龙淘宝旗舰店的月销量仅维持在三位数。与其他药企相比,马应龙的品牌又与痔疮药紧密联系,如何让消费者接受马应龙的化妆品还是一个难题。
涉足化妆品领域,对于马应龙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从痔疮用药要过度到化妆品和食品,对于消费者认知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马应龙作为痔疮用药深入人心,从品牌外溢角度来说,可能无法起到正向外溢效果。
更多股票资讯请关注财经365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