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药机曾经红极一时,也是当时的大牛股之一,现在却危机重重,股票面临退市风险。8月3日,千山药机连续发出6个公告,提示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被立案调查、违规对外担保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风险,股东所持股份被冻结、部分子公司股权被冻结。
截至8月3日,千山药机以4.23元收盘,相比其上市后的股价最高峰值109元暴跌超90%。当日市值总额仅为4488万元,相比历史最高值蒸发近250亿元。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发布的“无法表示意见”的《2017年千山药机年度审计报告》认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总经理刘祥华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致使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失效,是导致千山药机困境的主要问题。
股价一落千丈,市值蒸发近250亿元
2011年5月11日,千山药机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29.3元/股,总市值约4.98亿元。2014年4月,千山药机宣布收购基因测序公司宏灏基因后,其股价从2014年4月4日复牌时的13.15元一路上蹿,最高飙升至2014年4月27日的109元。
一路报喜的千山药机,在2018年却突然连环爆出负面新闻。2018年1月13日,千山药机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刘祥华、邓铁山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原因是两人为一笔3000万元的贷款共同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所致。
其实,刘祥华等公司实际控制人早已预料到危机即将爆发,想甩“包袱”走人。2017年12月25日千山药机发布的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显示,刘祥华等8名公司实控人与其他方正在商谈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事宜。2018年1月18日,公司实控人终止股权转让,股票复牌。终止转让的原因是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当日,千山药机即发出了股票存在被实施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股价连续五日跌停。随后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公司身陷多重债务诉讼、公司实控人股权及公司大部分账户被司法冻结等。今年以来,千山药机出现多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股价一落千丈,截至8月3日收盘价格仅为4.23元,市值总额相比其历史最高值蒸发近250亿元。
多名高管抛售股份,股东屡被强行平仓
今年1月开始,因股权质押违约,包括黄盛秋、彭勋德、钟波等在内的千山药机实控人及部分高管所持股票屡被强行平仓。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31日,因股票质押违约,公司实控人及高管被强行平仓被动减持共计950.99万股。其中,彭勋德先后6次被证券公司强行平仓共计388.13万股,黄盛秋先后4次被强行平仓共计291.61万股,钟波先后两次被证券公司强行平仓共计113.3万股。此外,今年以来还有多名高管抛售公司股份。
5月,公司董事金益平因工作繁忙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务。7月,公司实控人之一钟波因身体原因请辞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7月19日,董事长刘祥华在公开致歉会上承认,公司资金紧张,千山药机近两个月已停发工资。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发布的“无法表示意见”的《2017年千山药机年度审计报告》指出,千山药机的主要问题在于,刘祥华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致使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失效,导致千山药机公司违规发生了金额巨大的民间借贷、关联方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及不明原因资金收支等事项,且因债务逾期未还等原因,致使千山药机公司涉及众多诉讼。
快速并购扩张负债额不断攀升
资料显示,千山药机子公司数量已从2012年的3家增至现在的26家,并有3家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一家孙公司,业务囊括火热的基因技术、医学检测领域,甚至还将触手延伸至水产养殖。
然而,大手笔的并购却并未给千山药机带来利润增长,反而因业绩不佳拖累了上市公司。千山药机2017年年报显示,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5家子公司,净利润均为负数。
为支撑其快速并购的资金需求,千山药机曾三次尝试定增募集资金59.98亿元,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千山药机只能靠大举借债满足其并购资金需求,也为如今的崩盘埋下了伏笔。数据显示,上市之初,千山药机负债率为13.42%,此后逐年上升,到2017年前三季度,千山药机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72%。千山药机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债权人除了银行、信托机构外,大多数为小贷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和个人等民间借贷方。
此前,千山药机在6月发布公告称,公司3年的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差错,对2015年和2016年年度财务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2017年半年度报告及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中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大幅调整,三年累计下调净利润幅度超过4亿元。而这些调整的数据中,就涉及了其试图隐藏的民间债务。千山药机2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也正是因为这些此前并未披露的民间借贷事项,目前调查尚未有最终结论。
公司应对
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目前,千山药机针对债务问题正在积极与有关各方协商妥善的解决办法,努力达成债务和解决方案,同时全力筹措偿债资金。刘祥华在不久前的公开致歉会上表示,公司一直在筹划资产重组,包括债转股或处置部分资产变现还债等。大股东也在积极处置外部资产,筹集资金,争取尽快归还所占用资金。
针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指出的“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问题,千山药机发布了2017年内控评价报告,从财务报告内控、非财务报告内控两方面提出了公司存在的8大缺陷,并给出了具体整改计划。千山药机称,将加强公司治理,规范公司内控工作,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控制经营风险等。
业内声音
业绩造假失信于股市
“一个企业的好与坏,第一看业绩,第二看披露的真实性。业绩不好又造假,谁还信?”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认为,千山药机连续调整了三年的财务数据,存在业绩造假。同时公司经营不善,实际控制人连续股权质押,且不止一次被强制平仓,没有给股民和机构投资者以足够的信心,退市的风险将很大。
在史立臣看来,千山药机几年来的疯狂并购,特点是什么是热点就投资什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得资本的青睐,也不排除套现的可能。“我个人认为,这家企业属于玩市值的公司,并不是实业经营公司。”针对股民的维权,史立臣表示可能性很小。千山药机外债巨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将优先获得赔偿,而股民被顾及到的可能性比较小。
新闻延伸
上半年仅7家上市生物药企亏损
截至目前,已发布的2018年中期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仅有7家企业出现亏损,其中上海莱士等3家为首亏企业,千山药机、双成药业等4家企业为续亏企业。
上海莱士“不务正业”,炒股亏损近14亿元
上海莱士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61亿元,同比增长10.77%,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8.55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220.64%。利润总额亏损9.99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下滑219.27%。这是上海莱士首次出现亏损。
对此,上海莱士表示,因投资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产生较大损失。报告期内证券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亏损13.7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69亿元,导致2018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产生亏损。
证券投资俗称“炒股”,上海莱士曾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股票投资收益8.7亿元、8.3亿元,一度被吹捧为“股神”。但今年上半年,上海莱士在股市上“踩雷”,亏损近14亿元,这也是导致其半年业绩由盈利转为亏损的主要原因。由此,上海莱士也被业内指称其“不务正业”。
让上海莱士股市失意的股票究竟是什么?据7月7日上海莱士发布的《公司参与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进展情况公告》称,公司持有的是厦门信托-“金鸡报晓3号”认购的“聚利43号”及陕国投·持盈79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盈79号”)。而这些信托计划均买入了兴源环境(300266.SZ)。兴源环境7月2日复牌以来股价连续跌停。上海莱士称,因近期二级市场波动剧烈,股价跌幅较大,上述信托计划财产净值已跌破止损线,存在平仓风险。为此,上海莱士于7月13日提前终止了上述信托计划。
此外,上海莱士还持有陕国投·持盈78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2017年11月23日开始购入万丰奥威(002085)。而2018年以来,万丰奥威已经下跌超过45%。截至公告日,上海莱士的初始投资额及追加保证金已达4.43亿元,目前该计划尚未割肉清盘。
目前,上海莱士正处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间,今年2月,上海莱士发布公告称,拟以160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旗下资产,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为跨境并购,标的资产及主要业务均在境外且分布于不同大洲,标的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也较为分散,所处地区文化差异较大,以上特点给各中介机构的尽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相关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相关方案各方需要较长时间论证。
双成药业外延并购失策,净利润大幅减少
7月31日,双成药业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1.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1.25%;但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51.31%,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8.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0.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2%。
双成药业称,公司营业总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两票制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得销售结算价格整体调增所致;经营利润和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一方面是两票制政策全面实施后市场推广费用转由生产企业承担,销售费用同期大幅增长,并且超过销售收入增幅,因此使得经营利润下降。另一方面,控股子公司宁波双成在建工程项目陆续转固,折旧摊销及日常运营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也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本报告期利润。
双成药业是以化学合成多肽药品为特色的高科技企业,2012年8月在中小板上市。2016年,双成药业亏损3.88亿元,成为上市以来的首亏。双成药业在其发布的2016年年报中表示,业绩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所投资的澳亚生物2016年度累计实现净利润与预计净利润相比降幅较大。
2015年5月,双成药业5.05亿元收购了澳亚生物46%的股权。作为全国最大的冻干粉针加工外包企业(CMO)之一,澳亚生物最主要的业务模式为冻干粉针剂的受托加工。据当时的业绩承诺,澳亚生物2016年净利润应不低于1.2亿元。
但是,自收购之后,澳亚生物的业绩一直表现不佳,成为双成药业的业绩拖累。双成药业2017年12月25日发布的《关于出售参股公司澳亚生物46%股权的公告》中显示,2016年,澳亚生物净利润只有2023.03万元,仅为其承诺业绩的“零头”。2017年1-10月的净利润只有1036.76万元。对此,双成药业称,2015 年以来,中药产品不得委托加工,“两票制”试点,新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执行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导致澳亚生物经营业绩未达投资预期。
2017年12月,双成药业以2.6亿元出售其持有的澳亚生物46%股权,甩掉了这一“包袱”。其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双成药业转让澳亚生物46%股权,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减轻了经营负担,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1.48万元,经营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这并未挽回双成药业持续亏损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双成药业的净利润再次出现亏损。
更多股票资讯请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